
開元29年至天寶三年之間,王維曾隱居于長安【西安】附近的太白山,在這期間,詩人寫出了很多山水詩篇。

太白山是秦嶺的主峰,古稱惇物山、太乙山,秦嶺綿延數(shù)千公里,猶如中華蒼龍,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和,青靄近看無。
分野中鋒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巍巍的太白山臨近長安,山連著山,一直蜿蜒到接近天都的大爺海海邊。白云千里萬里,繚繞回望中合成一片,裊裊青煙迷茫,進入山中卻看不見。主峰拔仙臺高聳云霄,猶如分界碑,各山澗、山谷景象迥異、陰晴多變。山中美好的景色,使人流連忘返,想在山中找個人家投宿,隔著清澈的湯峪河水,詢問那樵夫可否方便?

王維用他細致的觀察,在幾千年前,首次將太白山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奇特的氣象景觀用詩畫精準(zhǔn)的展示給世人,把豐富的地理、氣象知識濃縮在一首詩里。”華夏分水嶺,南北分界線“,“一日歷四季,十里不同天“這些神奇的感受,使詩畫太白山鍥久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