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坐落于湯峪河口東側,山頂海拔1258米。山坡松樹蒼翠,遠望似一只展翅開屏的綠鳳凰。相傳周文王時有鳳棲于此,故名鳳山。
鳳山腳下有天然溫泉流出,水溫70多度。亦稱“鳳泉”。 在當?shù)亓鱾魇怯啥缮駰顟鞂⑻焐鲜粋€太陽壓在鳳山之下將泉水燒熱的,故又將溫泉水奉為“二郎神水”。稱湯峪溫泉為“鳳泉神澤”。經檢測化驗,太白山的地熱水溫度最高達72℃,水質經化驗分析屬低礦化弱堿性硫酸鈉型高溫礦泉水,有較強的殺菌和消炎作用,對皮膚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經常用地熱水泡浴,還能起到健康減肥塑身的奇特療效。鳳泉的這些神奇作用早在西周時就已被人們認識并利用來洗浴治病。到了隋唐時期“鳳泉”已是著名的療養(yǎng)勝地,公元595年,隋文帝楊堅曾在此處設鳳泉縣,并在湯峪建造鳳泉宮,作為沐浴、避暑的行宮。唐高宗李治在永徽五年即公元654年曾到此沐浴游覽。盛唐時期,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等帝王不但多次率宮娥彩女及文武官員來湯峪鳳山沐浴游覽,還在鳳山修建了行宮“唐子城”,城墻遺址尚存。風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元盛世”時期曾四次攜貴妃來湯峪游覽沐浴,賜名“鳳泉湯”。并作有《幸鳳泉湯》詩一首:“陽谷含神爨,湯泉養(yǎng)圣功,益齡仙井合,愈疾醴源通”。明萬歷年間劉九經編撰《眉縣志》記載:眉有湯谷。湯谷者,鳳泉池也,為隋唐勝跡,水沸若湯,臭聞硫磺,浴之愈疾,今名溫泉。明代文學家、弘治十五年狀元康海(陜西武功人)吟詩稱頌:“鳳凰山下藏太陽,不施爐灶自成湯。泉水飽飲愁能化,浴過神泉骨自香。”清雍正年間,張素纂修《眉縣志》時把“鳳泉神澤”列為眉縣八景之一。鳳山曾因“鳳泉”而成為著名的沐浴療養(yǎng)勝地。
|